×
  • 業(ye) 務谘詢

    中國:

    Email: marketing@boboandtiantian.com

    業(ye) 務谘詢專(zhuan) 線:400-780-8018

    (僅(jin) 限服務谘詢,其他事宜請撥打川沙總部電話)

    川沙總部電話: +86 (21) 5859-1500

    海外:

    +1(781)535-1428(U.S.)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marketing@medicilon.com

在線留言×
點擊切換
News information
新聞資訊

詳解:上半年製劑進出口格局大逆轉!

2015-07-30
|
訪問量:

對我國2015年上半年西藥製劑進出口分析可知:我國企業(ye) 製劑國際化布局加快,並已見成效;而跨國藥企進口增速放緩,呈現低迷之勢;預計全年製劑外貿進出口總額會(hui) 實現10%以上的增長。
 
受國際國內(nei) 多重因素影響,我國醫藥外貿增長已連續多年減速換擋。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我國醫藥外貿進出口額500億(yi) 美元,同比增長6.4%,較2014年總體(ti) 增幅下降近3個(ge) 百分點。
 
從(cong) 總體(ti) 來看,隨著全球醫藥產(chan) 業(ye) 格局的變化,以及製約我國醫藥發展的深層次矛盾漸顯,原料藥對出口增長的推動作用日益減弱,未來醫藥出口的增長很大程度依賴於(yu) 國內(nei) 產(chan) 業(ye) 能否實現轉型升級,能否提高中高端品種尤其是下遊製劑產(chan) 品的國際競爭(zheng) 力。
 
一直以來,外資企業(ye) 出口都在我國製劑國際化中占有較高的比例,國內(nei) 製劑企業(ye) 的出口也多集中在東(dong) 南亞(ya) 和非洲等非規範市場。但是,隨著越來越多企業(ye) 通過國際高端認證,我國本土企業(ye) 在製劑出口中的比例呈現上升態勢。今年上半年,僅(jin) 民營企業(ye) 製劑出口就已經達到7.6億(yi) 美元,占據了製劑出口的半壁江山。
 
隨著國際市場環境和條件的逐步改善,以及國內(nei) 醫藥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已經初見成效,我國企業(ye) 也逐步打開了美國、英國、荷蘭(lan) 、德國等發達國家市場,在東(dong) 盟市場的影響日益加大,非洲市場下半年需求預計會(hui) 逐步恢複,預計2015年製劑出口將延續穩定增長的勢頭。而隨著新常態的到來,國內(nei) 市場發展速度雖不如前,但中國市場依舊對外資藥企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加上6月份當月的進口增幅已出現明顯增大,預計全年製劑外貿進出口總額依舊會(hui) 實現10%以上的增長。
 
出口增速有所回穩 進口增長大幅放緩
 
2015年上半年,我國製劑進出口總額78.2億(yi) 美元,增長5%。其中出口15.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0.7%,高於(yu) 整體(ti) 醫藥外貿增幅4.3個(ge) 百分點;進口62.7億(yi) 美元,同比小幅增長3.8%,有大幅放緩之勢。
 
從(cong) 出口來看,除3月份出現負增長外,上半年開局較為(wei) 平穩,出口基本實現穩步增長,且主要為(wei) 價(jia) 格拉動,數量與(yu) 去年同期持平。從(cong) 進口來看,上半年製劑進口總體(ti) 呈現數量小幅增長,均價(jia) 下滑的態勢,進口量同比增長7%,進口均價(jia) 下跌3%。
 
主要進口產(chan) 品中,激素類藥品是推動進口增長的重點品種,進口量同比增長17.8%。青黴素類藥品、頭孢菌素類藥品和維生素類藥品進口下降較為(wei) 明顯,跌幅分別達到45%、15%和3.5%,其中青黴素類藥品進口下降主要為(wei) 價(jia) 格下跌所致,頭孢類藥品下降則主要為(wei) 進口頭孢呋辛數量大幅下滑所致。抗生素類進口數量下降反映了國內(nei) 限抗政策及國產(chan) 替代作用明顯;而進口均價(jia) 下跌則既有市場競爭(zheng) 原因,也有產(chan) 品結構變化的可能。
 
亞(ya) 歐市場進出口穩定 非洲市場表現不佳
 

亞(ya) 洲、歐洲是我國製劑出口最重要的兩(liang) 個(ge) 傳(chuan) 統市場,所占比重達56%。今年上半年,我國製劑對兩(liang) 大市場的出口均實現量價(jia) 齊升,其中出口量同比大幅上漲17.6%和24%,出口均價(jia) 同比小幅上漲14%和4.3%,反映了這兩(liang) 個(ge) 傳(chuan) 統市場對中國西藥製劑需求旺盛。相比之下,我國本土製劑的主要出口市場非洲,今年上半年表現不佳,出口量同比下降15.4%,導致出口額同比下滑了8.33%。



今年上半年,我國共向170個(ge) 國家和地區出口西藥製劑,澳大利亞(ya) 、歐盟、東(dong) 盟、韓國、美國、印度、中國香港、中東(dong) 、尼日利亞(ya) 、巴西是我國最主要的貿易夥(huo) 伴。其中,我國對歐盟、東(dong) 盟、韓國、美國、印度出口增長較快,增幅均在20%以上;對澳大利亞(ya) 、中國香港和巴西的出口基本與(yu) 去年持平,對澳大利亞(ya) 和中國香港的出口仍以保稅區轉口貿易為(wei) 主,且主要由阿斯利康、賽諾菲、默沙東(dong) 等跨國企業(ye) 拉動,對巴西的出口則主要由本土企業(ye) 推動。相比之下,對中東(dong) 和尼日利亞(ya) 的出口出現了明顯下降,分別下滑了7%和37%,主要是由中東(dong) 政治不穩定導致需求下滑以及尼日利亞(ya) 支付能力減弱所致。

從(cong) 進口來看,我國製劑進口依舊以歐洲為(wei) 主,占我國製劑進口總額的77%,但進口增幅出現了較大程度下滑,同比僅(jin) 小幅增長4.87%,為(wei) 5年來最低。德國、意大利、法國、瑞典和英國為(wei) 前五大進口市場,其中,從(cong) 德國和法國進口製劑同比分別增長了13.6%和24.7%;從(cong) 意大利進口量出現了小幅下跌,主要原因為(wei) 我國企業(ye) 減少頭孢呋辛等傳(chuan) 統抗菌素類藥品進口所致;我國從(cong) 瑞典和英國製劑進口額同比下滑了4.9%和3%,主要為(wei) 進口均價(jia) 下跌所致,這可能與(yu) 歐元和英鎊貶值有關(guan) 。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國從(cong) 東(dong) 盟製劑進口出現了量價(jia) 大幅齊升局麵,同比均實現三位數增長,主要來自新加坡和泰國,基本以跨國企業(ye) 和物流公司的轉口貿易為(wei) 主。
 
激素類需求旺 部分大宗產(chan) 品出口速降
 
今年上半年,我國共有67種西藥製劑對外出口,總體(ti) 呈現量穩價(jia) 增的局麵。
 
激素類藥品市場需求較為(wei) 旺盛,出口價(jia) 同比大幅增長245.6%,拉動激素類藥品出口額達到1.34億(yi) 美元,同比增幅190.7%。其中,已配劑量含人胰島素的單方製劑和以激素為(wei) 基本成分的避孕藥逆勢增長,出口量同比分別上漲4326.7%和248%,成為(wei) 推動激素類藥品出口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頭孢菌素類藥品青黴素類藥品受市場競爭(zheng) 加劇影響,出口量同比分別下跌15.77%和9.25%,但均價(jia) 有所回升,整體(ti) 基本實現與(yu) 去年同期持平。維生素類藥品出口量價(jia) 下滑明顯,同比去年分別下跌15.77%和5.54%,市場明顯疲軟。
 
加工貿易強勁 保稅區倉(cang) 儲(chu) 轉口貿易下降
 
今年上半年,我國製劑加工貿易增長50.7%,比整體(ti) 出口快40個(ge) 百分點,占製劑出口總額的22.5%,較2014年提高了近4個(ge) 百分點。與(yu) 此同時,加工貿易進口也表現強勁,進口額達到4.7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4.6%,高於(yu) 西藥製劑整體(ti) 增速超過20個(ge) 百分點,所占比重也有所上升。
 
保稅區倉(cang) 儲(chu) 轉口貿易則在過去幾年的快速增長後,出現了明顯下滑,上半年出口量同比下降7.5%,出口額下降了8.8%,占製劑整體(ti) 出口的24.9%,較2014年下降了2.5個(ge) 百分點。
 
保稅區倉(cang) 儲(chu) 轉口貿易進出口放慢,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速顯著加快,說明我國本土企業(ye) 在下遊製劑產(chan) 品進出口中的地位日益增強。
 
本土企業(ye) 國際化布局加快 跨國藥企進口放緩
 
從(cong) 對發達國家出口來看,國內(nei) 已經有60多家製劑企業(ye) 通過歐美日、澳大利亞(ya) 和WHO等高端認證,20多家本土企業(ye) 實現對美出口。
 
其中,華海藥業(ye) 、人福藥業(ye) 、江蘇恒瑞、石藥歐意等企業(ye) 通過這幾年的戰略性布局,選擇適合美國市場的產(chan) 品進行ANDA申報,已經逐步進入收獲期。今年上半年,這4家企業(ye) 製劑對美出口已經超過3248萬(wan) 美元,同比增幅均在75%以上。
 
與(yu) 此同時,上海榮恒、東(dong) 陽光、恒瑞、海正、山東(dong) 新時代等企業(ye) 通過銷售渠道突破和認證布局,逐步打開歐盟市場,在上半年歐元持續貶值的情況下,依舊保持35%以上的增長。目前,在我國對美國和歐盟製劑出口前20強中,本土企業(ye) 已經分別占據16席和11席。
 
相比之下,一直在我國製劑進口中占據絕對話語權的跨國企業(ye) 卻表現不佳,進口增幅出現了明顯下滑。今年上半年,三資企業(ye) 製劑進口32.4億(yi) 美元,同比小幅增長4%,較2014年下降了近14個(ge) 百分點,而外商獨資企業(ye) 進口額更是同比下降了3.2%,為(wei) 近年來最低水平,尤以阿斯利康、諾華、諾和諾德、安斯泰來、羅氏的下滑最為(wei) 明顯,而永裕物流和上海外高橋也因保稅區進出境貨物貿易減少和所服務跨國企業(ye) 客戶進口業(ye) 務減少而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
 
過去十年,可以說是跨國藥企在中國的淘金期,但隨著中國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跨國藥企之前急速擴張,過度基礎投資的問題也日益顯現,特別是隨著我國對藥品審批市場準入規則的改變,跨國藥企審批優(you) 勢被削弱。而伴隨著國內(nei) 反腐力度加深、醫保控費、藥品招標大幅削減藥品價(jia) 格,重壓之下不少外資企業(ye) 紛紛撤出一些省內(nei) 的投標,外資藥企如今在華的發展有所放緩。而自2013年以來,發改委對包括安斯泰來、GSK等在內(nei) 的60家製藥企業(ye) 展開藥價(jia) 調查,GSK、諾華、禮來等陸續曝出行賄門事件,讓整個(ge) 行業(ye) 人心惶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在華銷售業(ye) 務。與(yu) 此同時,全球專(zhuan) 利到期高潮,多家跨國藥企麵臨(lin) 旗下明星藥品專(zhuan) 利保護到期的尷尬,仿製藥上市導致其定價(jia) 權被削弱,產(chan) 品銷售增長乏力,加上本土企業(ye) 研發創新能力加大,研發上市了一批被外企壟斷的品種,合並瘦身成了多數跨國藥企的選擇。

相關新聞
×
搜索驗證
點擊切換